前言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少年时候的我对这首《嘎达梅林》特别喜爱,每当那苍凉悠远的旋律响起,心中似有所动,特别是开首第一句歌词就将人带到了雁影绰约长河落日的高天美景之中。虽然歌唱的是一位蒙古族英雄,但那种特殊的意境却生动地浮现在脑际,永不停息而高飞的鸿雁成为一种永恒的象征。
鸿雁翱翔于蓝天,在人们的视野里徘徊流连,当他们成为一些个消失在天边的黑影,最后天空传来几声雁鸣,人们仍然难以从意犹未尽的情景感悟中回归,似乎还在体会那样一种飘然而逝的韵味。诗人温庭筠有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那几声雁鸣,就是将无穷的遐想牵向了现实。
人其实和雁一样,也是永远走在旅途中,不过那是人生的旅途。在人生的旅途中,笔者有意识孤独的或是和朋友们一起行走天下的田园山川、名胜古迹乃至老街旧市、穷乡僻壤去读世界这本书,还是十几年前才开始的事情。走南闯北为了记录下那些适时地感受,在每一次旅行之后便或长或短地付诸文字,于是积少成多攒成了这本游记。
在这本游记中,刊发了一些自以为不错的比较传神的照片,以为文字助威或注解,但对于有较高水平的摄影师来说,实在是不值一哂。然而,惭愧得很,在2013 年以前,笔者都是用的300 万至600 万像素的卡片机,如此落伍,实在不堪。有一次,一张原创的风景照片发到网上,一位网友表示质疑,认为照片一定是在某杂志上翻拍的,弄得笔者哭笑不得,不知是喜是忧。
宋朝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曾在渑池一寺院住过,与寺院老和尚关系很好,并在寺内墙上题诗。后苏轼故地重游作《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大发感慨:"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东坡先生曾用鸿爪雪泥描绘孤雁留下的踪迹,据说,这个比喻乃是参照《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之语:"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其实,雁鸣留声也好,鸿爪雪泥也罢,都是自然的无意之作,都是时光匆匆的一瞬。笔者以本名的谐音定为笔名“逸鸿”,也是为了那无意的一瞬之间。此雁已飞过人生的大半旅程,回望留下的踪迹,这是一只安逸的鸿雁?是一只逃逸的鸿雁?只有通过游记的内容来揣摩了。
逸鸿
目录
前言/ 1
柔中见刚的扬州/ 1
挥鞭策马访枣庄/ 4
雨中漫步看徽州/ 8
潇洒一回走宣化/ 13
烟花三月下杭州(网络版) / 16
金风送爽走江浙/ 22
大漠望尽天涯路——行程匆匆过内蒙/ 40
撷英洛阳牡丹会/ 44
流连忘返三峡游/ 48
初访鄂尔多斯/ 51
且驾神龙神州行/ 55
泰国之游/ 57
京师终觉池水浅买舟畅游富春江/ 70
思从旧址问青史漫向佳境寻新篇/ 76
深圳市郊漫步/ 83
离城三十里别是景一番/ 84
彭城踏青观汉墓枣庄夕阳微山湖/ 88
石景山双泉寺之游/ 94
初窥彩云之南——人文篇/ 96
初窥彩云之南——风光篇/ 105
在那片胜于蓝的海岸处/ 112
泛舟白洋淀/ 118
走近宋庄/ 120
行走首博/ 123
天津点滴/ 126
童年一梦赵州桥/ 128
蜻蜓点水游赵都/ 130
由土到洋的旅程/ 133
再走江浙的观感/ 143
清晨,漫步烟台金沙滩/ 147
迈出闺门的古黄河/ 149
西郊有个珍珠湖/ 152
何日再跨鸭绿江——丹东自驾纪行/ 154
重访“文赤壁” / 161
历史的叹息——访林彪故居随感/ 164
借道过荆州/ 168
生长明妃尚有村——过昭君村/ 171
神农架,我们来了! / 173
道可道,非常道——金秋时节访武当/ 179
南水北调丹江口/ 185
令人失望的古隆中/ 187
走访西柏坡随想/ 189
南方北国/ 193
天津新港和大沽口炮台/ 195
端午过十渡/ 198
再走兰州/ 200
恩施,那个地方…… / 203
恩施,那个地方……(续) / 207
一眼荆州博物馆/ 210
访上海宋庆龄故居/ 213
观“世博”随感/ 215
慧眼看盘山/ 219
难寻的古迹/ 221
哦,南戴河/ 224
草原千里远坝上一眼收/ 227
苍凉壮美的黄河之峡/ 230
诡异的炳灵石林/ 232
秋色兰州/ 234
新年开封游三园/ 236
难忘的南宁之行/ 239
拨云张家界/ 242
失意凤凰城/ 245
访东方奇迹——吴哥/ 247
天地大美,视阈心间/ 257
高原雪域,归去来兮——漫走世界屋脊的思索/ 266
浮光掠影看东瀛/ 275
冬季到台湾去看雨——台湾见闻录之一/ 287
台湾自然风光掠影——台湾见闻录之二/ 296
三八线那一边——初游韩国/ 303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