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案例
联系方式

电话:15371768851
          17196328279
          0513-88766951
Q Q:1033034685
          377028764
邮箱:gyltscb@163.com
          zhaoxichuanbo@126.com
地址:江苏海安迎宾路8号A座
邮编:2266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林老师)


微信二维码(洪老师)

选题申报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式案例选编与点评》一书通过团结出版社初审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7-26 21:25:43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书名:《初中思想品德主题式案例选编与点评》

主编:严卫林  沈青青

内容简介:

案例教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优势被不少思想品德教师采用,并产生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往往是随意的、杂乱的、无序的断层的,过多、过频、过杂地使用案例使学生感到剪不断理还乱,没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传统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提高,实施了主题式案例教学。由于主题式案例教学中,师生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围绕某一主题式案例开展学习,让师生置身于某一情境中,师生以某一整体的、主题式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纽带,随着案例情境的逐步深入、发展、变化,相应生成问题,即时解决问题,整个案例犹如电视连视剧一样吊人胃口,扣人心弦,发人深思,使课堂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环环紧扣,丝丝相连,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探索,学生欲罢不能,欲止不住。主题式案例教学让学生长智明理,师生获得共同成长 ,实现了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寓德于例;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成为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升级版”。本书以苏教版为依据,精心选择了近五十个优秀主题式案例,并附有一线教研员点评,对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目录

序言

主题式案例教学:思想品德案例教学的升级版           吴江区教研室  沈青青

七年级部分

张泉的初中新生活—《学会尊重别人》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盛泽一中  朱浴东

小华的烦恼—《正确把握宽容友善》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松陵一中  杨菊芳

小刚成长的烦恼—《交往有度纯化友谊》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震泽初学彭娟

王晓明的初中生活—《个人与集体》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实验初中 马律

丁丁之生活大逆转—《学校与家庭的呵护》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八都中学 赵洪琴

小峰的遭遇—《依法进行自我保护》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铜罗中学  学芳

八年级部分

尼克胡哲的乐观魔法—《保持乐观心态》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铜罗中学 陈学芳

姚明的NBA之路—《磨砺坚强意志》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同里中学张晏华

“忆”鸣惊人的倪梓强—《磨砺坚强意志》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坛丘中学 居海燕

妈妈再爱我一次—《天下父母心》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梅堰中学 丁新卫

小林的一天—《孝敬父母长辈》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黎里中学 施晓静

小凡的忧和乐—《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黎里中学 吴铭秋

李明的一天—《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周卫群  陈彩萍

宝马车被撞引发的故事—《在“责任”中长大》主题式案例   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 陶丽

英雄司机吴斌—《不同身份不同责任》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庙港中学  盛春风

成长不烦恼—《青春从这里起航》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横扇中学 范栋良  赵荣  叶龙根

补课风波—《学会承诺》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松陵一中苗剑敏

由高晓松被捕想到的—《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黄根荣

王晨一家的遭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盛泽二中 吴斌

三兄弟的烦心事—《学会尊重他人隐私》主题式案例    吴江菀坪学校  周丽芳

杨大爷的一天—《合理利用资源》主题式案例        吴江开发区初级中学  杨嘉妮

停电了……—《合理利用资源》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同里中学  孙建军

关注APEC蓝—《保护环境》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松陵一中  杨菊芳  

穹顶之下  你我共“骑”—《保护环境》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桃源中学  严丁华

九年级部分

初三(1)班的“微”故事—《成长在社会》主题式案例吴江区黎里中学 钱黎明

游苏州——《融入民族文化》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南麻中学  陈伟峰

两位中考落榜生的遭遇—《人生难免有挫折》主题式案例吴江区坛丘中学居海燕

萌萌的故事—《人生难免有挫折》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震泽初中  沈莉芳

王辉的烦恼—《勤奋学习 善于学习》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庙港中学  尹菊平

成功源自有效合作— 《学会与人合作》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金家坝中学杨国荣

关注仁川亚运会—《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坛丘中学 居海燕

家风—《人贵诚信》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魏小东

人生渡口—《人贵诚信》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盛泽二中  朱惠艳

求职风波—《人贵诚信》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汾湖实验初中  吕金波

诚信手记—《做诚实的人》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青云中学 左金喜

“我”家麻烦多—《尊重隐私  保守秘密》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芦墟初中高艳芬 顾晓

圣诞节的三件事—《做守法公民》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桃源中学 严丁华

小明的经历—《树立法治观念》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莘塔中学 金孝红

拆迁故事多—《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坛丘中学   居海燕

百万富翁丁小聪—《保护智力成果权》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七都中学 徐静

智力成果知多少—《保护智力成果》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庙港中学  张洪新

小明的多彩生活—《广泛的民主权利》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黎里中学  钱黎明

珍惜你我权利—《学会行使监督权》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盛泽一中 邱洪

李磊关于权利的思考—《学会行使监督权》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南麻中学 陈伟峰

老李一家“幸福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主题式案例吴江区铜罗中学  沈梦春

村官表哥的那些事—《世界因我而精彩》主题式案例    吴江区北厍中学 沈丽琴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式案例选编与点评》内容

序言

主题式案例教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升级版”            

案例教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优势被不少思想品德教师采用,并产生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往往是随意的、杂乱的、无序的断层的,过多、过频、过杂地使用案例使学生感到剪不断理还乱,没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传统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提高,实施了主题式案例教学。由于主题式案例教学中,师生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围绕某一主题式案例开展学习,让师生置身于某一情境中,师生以某一整体的、主题式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纽带,随着案例情境的逐步深入、发展、变化,相应生成问题,即时解决问题,整个案例犹如电视连视剧一样吊人胃口,扣人心弦,发人深思,使课堂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环环紧扣,丝丝相连,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探索,学生欲罢不能,欲止不住。主题式案例教学让学生长智明理,师生获得共同成长,有效地实现了“五大突破”,成为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升级版”。

一、案例数量的升级突破:由多例到一例

相对而言,思想品德课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防止理论与实际脱节,防止“两张皮”的窘境,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刻板的内容生动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方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印证教材观点、明白其中道理。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性地引入案例开展教学,确实收到了不少效果。但由于考虑不周,继而带来了不少问题。

1.案例太多。引入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素材,活跃课堂,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贪多求全,多多益善,大量引入案例,学生像“听天书”一样,案例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思想品德课教学演变成了“故事会”。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纯粹是听了几个故事,喧宾夺主,表面热闹和繁华的背后是无所收获。

2.案例太杂。为了说明和印证观点,有的教师把内容接近的案例全部引入了课堂,有时一个知识点运用一个案例,甚至用了多个案例,而且这些案例之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主题各异,杂乱无章。由于案例太杂,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面对这么多案例,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道理和原理吗?案例教学演变成了“大杂烩”。

3.案例太浅。由于有的教师浅尝辄止,毫无原则地引入案例,故事太多太杂,反而冲淡了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师也不会在这么多案例上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潜心研究,深入挖掘其内涵,教育教学浮于表面,无非是为了活跃气氛,取悦学生,为举例子而举例子,更不可能引导学生围绕案例深入挖掘和探究。

4.案例无序。事实上,教材设计和安排的时候都会充分考虑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体系,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根据教学规律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但是,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过多地关注案例的引用,案例与案例之间在事件的叙述上常常是不连续的,没有任何干系,没有什么严谨结构,割裂了教材内容的联系。导致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难以汇总到一个整体框架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没有体系。

而思想品德课主题式案例教学不是简单地删繁就简,或者只是减少一定数量的案例,精选几个案例进行教学,而是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个案例之中。整堂课以一个主题式案例为核心,串联并统领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摈弃了“多例”教学繁琐而不清的弊端,学生在主题式案例的引导下,由浅入深,步步探究,一个案例解决了众多问题,少而精,精而有效。

二、课堂纽带的升级突破:由提问到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也悄然发生变化,“满堂灌”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于是,一些教师为了彰显课改理念,采用了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宗旨在于启发学生思考,避免学生简单接受,克服“填鸭式”之嫌。但事实上,这样过多过滥的课堂提问充其量只不过是从原来的“满堂灌”演变成“满堂问”,课堂的主要形式是“问题轰炸”,穷追不舍,教师问学生答,形式单一,模式固定,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思维定势,课堂提问成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挡箭牌”,“满堂问”的教学折射出许多“后遗症”。

1.教师包办代替。事实上,“满堂灌”和“满堂问”只有形式上的差别,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教师进行预设,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一切问题都是教师设计好,然后冠冕堂皇地说启发学生思考,其最终的结果还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教师预设的目标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上,教师包办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提问的权力。

2.主从关系明显。其实,“满堂问”的做法还是沿用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学习,整堂课全部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学生不能“旁逸斜出”,不能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有自己的空间。

3.学生能力受限。在“满堂问”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无需有任何自己的奇思妙想,只要被动接受提问就好了,只要能完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算大功告成,教师功德圆满。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永无天日。

其实,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问题成了最上位的目标,师生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是问题,都是冲着问题来的,围绕问题转,问题成了“主心骨”,成为“导火索”。教师不再以课堂提问为“幌子”和“借口”启发学生,而是以问题为纽带,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课堂的引领者,是学习的向导,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问题开展学习和探究。而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的发现学习和生成学习,在学习中生发问题。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渴求和愿望,于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围绕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师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最大化的激发。其实,能提出问题比能解决问题更有意义,能提出问题至少说明学生已经深入教材,在看、在学、在思、在问,是知识的自主学习者,问题的自主发现者和探索者。因此,主题式案例教学演变成了“问题学习”,真正切中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害,牵住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应然选择。

三、课堂中心的升级突破:由传授到学习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思想品德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往往追求“短平快”,习惯“搞速成”。在教师的潜意识中,要快速提高学生分数,“满堂灌”更为有效,省时省力,学生容易被驾驭和调控。一些教师将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拿来主义”的习惯。课堂成了“教堂”,教师围绕和对准考点,充当“二传手”,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上面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教师灌入多少,学生“照单全收”,效果“立竿见影”,师生皆大欢喜。但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灵性,课堂教学被“教”完全把持和束缚,曲解了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

我们经常说,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教师无需滔滔不绝地讲解,只需要科学、智慧地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课堂中心从原来的追求讲授转向了以学为中心的“学本课堂”,课堂教学从追求和讲究如何有效地“教”到追求和讲究如何有效地“学”,课堂成了真正意义的“学堂”。当然,这里的学习包括教师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师生互学。

1.教师的学习。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起步基本相同,在课堂上,教师同样是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一起生疑和解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教师成了真正的学习者,首席学习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经布道,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边教边学,教到老,学到老,常教常学。

2.学生的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知识、学会方法、学会道理、学会质疑、学会创新……然而一直以来,接受知识却成了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校的主旋律就是听、做、写、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成了点缀和形式。而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一起融入课堂,围绕主题式案例,结合教材内容,边学习,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学习成了学生的中心工作,返璞归真。因此,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合作探究成了师生学习的主要形式,课堂成了“学堂”,课堂成了“辩堂”,课堂成了“论坛”。师生在学习和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既而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新的未知领域,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开展探究,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主题式案例教学真正实现了达成智育教育的同时实施德育教育的目的学生获得了全面、协调发展。

四、师生角色的升级突破:由上下到平等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把持讲台,垄断课堂,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灌输知识,传授道理,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主宰着整个课堂,于是乎被冠名为“教师主导”地位,似乎名正言顺;而学生在台下正襟危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百依百顺,绝对服从,被冠名“学生主体”,似乎合情合理。师道尊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课堂上,无论从教师的站位,还是从教师的发号施令,都可以看出师生之间是极不平等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从属关系。

而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教师主动从权威到普通,从讲台走向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称兄道弟,不分你我彼此,更没有高高在上,而将自己定位于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共同为解决问题而学习。

学生也主动转变过去的被动学习的配合者、知识的接受者、教学的服从者的角色,而是主动凸现自己的能力,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教师平起平坐,没有卑微,不分主次,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同时,学生之间都是学习上的合作者,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大家只有智慧的碰撞,思想的交融,发挥着团队互助合作的作用,其乐融融。

因此,主题式案例教学对师生的角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师生之间的角色主动发生变化,彻底颠覆和突破了原来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格局,师生之间俨然成了亦师亦友的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伙伴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大胆流露,有什么见解随时阐述,有什么问题大胆提出,无拘无束,无遮无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相处,思维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愿学、乐学、善学、会学蔚然成风。

五、教学效果的升级突破:由无效到有效

有效才是硬道理。然而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却高投入,低效率。尽管课堂上教师教得吐沫横飞,口干舌燥,但由于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不能入情、如理、入心、入脑,教学内容如浮光掠影,一带而过。由于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学生的能力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潜能被埋没,个性被扼杀;尤其是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德育教育更是有目共睹,部分学生高分低能,高分无德,知、情、意、行完全脱节,学生学一套、说一套、做一套,有悖于德育教育的宗旨,德育教育假大空虚,浮光掠影。这样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背道而驰,使课堂教学南辕北辙,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主题式案例教学却可以有效地克服和避免这些问题。

1.主题式案例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课前,思想品德教师和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教材设计主题式案例,并提出一些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上课时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之中。学生学会了提问,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学习,获得了终身发展的门票,学生不再是以前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2.主题式案例教学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变革。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初中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虽然我们不苛求初中学生就一定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但学生的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将来走出学校,走上社会肯定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问题主宰和统领着课堂,学生始终处于疑问之中,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主题式案例教学促进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通过主题式案例教学将教材中零散杂乱的知识构建体系,帮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在心灵深处认可容纳某种良好品德。有效地落实了以生活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学科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文明礼仪等综合素质。“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让学生长智明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潜滋暗长,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吴江区教研室  沈青青)

七年级部分

案例1:张泉的初中新生活

                 课题:《学会尊重别人》

【学习目标】

1.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尊重他人。

2.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最基本表现;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

3.能够说明为什么不能凌弱欺生,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案例名称】《张泉的初中新生活》

该案例由新的一天、一道数学题、一只书包、一根冰棍、假期的一天五个片段组成,分别讲述了张泉初中新生活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和感受,问题都选自符合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能很好的激发同学们的情感共鸣,提高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片段一:《新的一天》

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穿着体面的新衣服。然而,从农村小学毕业的张泉,家里条件比较差,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农村老家亲戚给的旧衣服。来到新的班级,张泉显得格外显眼。尤其是新同桌小黄,他见到张泉穿着早已过时的衣服,悄悄地说了句:“你真土”。一旁的张泉听到后很是伤心。

问题1.小黄的言论恰当吗?我们能否凭一个人的家境来随意看低他人呢?

提示答案:不恰当。因为学生不能因家境的差异而不平等待人、不尊重别人;同时,学生也不必因家境的清贫而自卑,也不必因家境殷实而自傲。

设计分析:本片段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不能歧视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提醒学生不能因家境的差异而不平等待人、不尊重别人;同时,提醒部分学生不必因家境的清贫而自卑,也不必因家境殷实而自傲。

片段二:《一道数学题》

开学一段时间后,由于张泉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一般。有一次课间,同桌小黄和小白在讨论一道数学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这时,张泉从一旁走过来说:“我看看……”未等张泉说完,小白就说:“你懂什么,你成绩这么差。”小黄听了也连连附和。

问题2.小白为什么不愿意听张泉讲完呢?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智力的差异呢?

提示答案:因为张泉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一般。作为学生应懂得人与人之间智力方面的差异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不尊重别人的理由。智力有高有低,但智力平平的人,经过努力也能取得成就,即使是智力低下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

设计分析:本片段的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智力方面的差异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不尊重别人的理由。让学生懂得智力有高有低,但智力平平的人,经过努力也能取得成就,即使是智力低下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同时,鼓励部分学生不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卑。

片段三:《一只书包》

一天活动课后,张泉在操场边发现了一只书包,他仔细一看,发现是同班小白的,于是他决定明天亲自还给他。第二天早晨,张泉第一时间把书包还给了小白。然而,小白接过书包时却质问张泉:“我的书包怎么在你这里?”小白心想一定是张泉家里穷,故意拿了自己的书包。张泉听到后,很是委屈。

问题3.请问小白凭什么觉得张泉故意拿了自己的书包?小白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提示答案:小白认为张泉家境贫困所以拿了自己的书包。

小白的做法不对。因为我们不能以家境好坏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设计分析:本片段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平等待人,不以家境好坏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同时,使学生明白父母的职务、工作不尽相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片段四:《一根冰棍》

体育课下课,张泉满头大汗的来到学校小店买了一根冰棍。张泉还没来得及把冰棍放入口中,九年级的一名学生就大步上前把张泉的冰棍抢到了自己的手中,并得意洋洋地说:“这是孝敬老子的。”此时,体育老师刚好路过,看到了这一情况。

问题4.如果你是那位老师,你会对九年级的同学说些什么?

提示答案:正确看待弱小,不凌弱欺生,强调不能瞧不起更不能欺负弱者,相反要尽力关心和帮助他们等方面展开。

设计分析:此片段重在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弱小,不凌弱欺生,强调不能瞧不起、更不能欺负弱者,相反要尽力关心和帮助他们。

片段五:《假期的一天》

周末,张泉与小刚一起去公园游玩,他们发现在公园的很多地方都被乱写乱画了一通,在树上都刻着:“xxx到此一游”的痕迹。小刚看着有趣,也想在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就在此时,张泉阻止了小刚。

问题5.请问张泉阻止小刚的理由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答案:作为中学生应该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要尊重他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等。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设计分析:本片段设计引导学生明白尊重他人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案例点评】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生正处于一个期望得到他人关注与尊重的阶段。然而在尊重他人的方法上仍存在着疑问,一部分学生甚至存在着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学生正处于需要引导其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所以上述案例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与学生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案例所构建的情境中,切实感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从中掌握尊重他人的要求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现较为踊跃,可以较好地融入课堂所创设的情境。同时,情境紧贴生活,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总体学习效果良好。

但在案例的具体使用过程中,情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够紧密,衔接处不够顺畅。部分学生兴趣不高,参与积极程度不高。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它能创设生动的情境,形象直观并能获得审美愉悦,扩充了课堂资源。合理的案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课堂的设置,教师的调控,学生的参与程度。

总之,该主题式案例精选学生身边的事情,并能将课本知识用材料串联起来,设问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积极参加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也比较高,知识的掌握、运用和理解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吴江区盛泽一中  朱浴东)

案例2:小华的烦恼

                课题:《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2.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老师、他人相处

3.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案例名称】《小华的烦恼》

该案例通过宽容和软弱、宽容和严格、宽容和维权、宽容和行动四个故事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宽容与软弱、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以及正确把握宽容和友善的方法。

片段一:《宽容和软弱》

班长小华是一个很温和的人。班上有顽皮的同学恶作剧,在他的笔袋里放粉笔灰或者偷偷藏了他的一支笔,他都一笑了之;有时候上学放学坐公交车被人踩到脚,从不计较……好朋友东东总说他太软弱,说他的宽容会给人“得寸进尺”的机会。而小华认为他对这些小事的宽容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

问题1.你认同谁的看法?为什么?你觉得小华对待恶作剧同学的态度,可能出现哪些结果?生活中对哪些事情的宽容是属于软弱的表现,请举例说明。

提示答案:宽容的内涵是宽大有气量,宽容不是不分是非,不是麻木不仁,不是软弱无能,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生活中对一些小事可以不用斤斤计较,要懂得宽容大度。

设计分析:这样设计是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讨来帮助学生理解宽容与软弱的区别。

片段二:《宽容和严格》

期中考试,东东没有认真复习英语,于是在考试时把小纸条带进了考场,正好监考老师没有发现。东东高兴的把这事告诉了小华,想让小华分享他成功的喜悦。可是小华知道后严厉批评了他,还要陪着他去老师承认错误。东东埋怨他,对别人那么宽容,对自己好朋友却那么严厉。而且东东认为一旦被老师知道,他肯定要被老师批评,受学校处分。小华很苦恼,不知该如何解释。请你来帮帮小华。

问题2.宽容和严格矛盾吗?请你来帮助小华作解释。

提示答案:宽容和严格并不矛盾,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

小华在朋友的帮助下,说服了东东,忐忑不安地东东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

问题3.猜一猜:老师会怎么样做?

提示答案:略。

一向严厉著称的老师,这次却出乎意料的先请东东吃了一颗巧克力。老师说她已经听到了同学说东东考试作弊的事情,但东东能主动来认错,就先奖励一颗巧克力。然后按照学校的校纪校规,该怎么处理还是怎么处理,最后要求东东以后绝不能再做这样的事情。

问题4.老师批评我们就是不宽容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

提示答案:宽容和严格并不矛盾,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是另一种形式的关爱,是为了我们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设计分析: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对于教师的教育方式很多学生不太理解,通过朱老师的奖与罚这个环节,让学生分清宽容与严格的区别。

片段三:《宽容和维权》

班里要举办运动会,小华去学校附近的便利店买了一些食物分发给运动员,有几个细心的同学发现面包已经过期了。有的同学坚持要去讨个公道;有的同学觉得没出大事就算了,能宽容就宽容……作为班长,小华该如何选择?

问题5.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帮小华做出选择。

问题6.不同选择可能产生的后果?

选择

后果

问题7.同学们 “讨个公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讨个公道”?

提示答案:法律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设计分析: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能分清宽容和维权并不矛盾,一旦违反了法律,就不能宽容。因为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就是对自己、对他人最大的宽容。所以,生活中要让学生能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片段四:《宽容和行动》

小华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对宽容又多了一份理解。所以他决定在全班开展一次活动。主题是《表达宽容》:

问题8.我愿意宽容那个或者那些曾经误解、错怪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人名)       ,因为(事件)                                  

问题9.我请求(人名)        的宽容,因为(我的任性曾经做错了事)          

表达的方式可以是一个拥抱,一句真诚的道歉,也可以写一封信……

设计分析:这样的设计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一个高潮,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了生活中该怎么学会去宽容别人,或者请求别人的宽容应该怎么做。

【案例点评】

本框知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一个知识点,只是学生对宽容友善知识的掌握停留在感性阶段,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宽容与友善还存在一定的疑惑与不解。本框的教学设计由四个故事片段组成,宽容和软弱、宽容和严格、宽容和维权、宽容和行动。用一个案例贯穿全课的方式,能吸引初一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的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框选用《小华的烦恼》这个案例,来自学生的身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生活化原则,让学生能接受。设计问题时,通过举身边的例子、猜猜老师的做法、说出这样做分别有什么后果、表达宽容方式等活动,使初一的学生能全面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案例的使用激活了课堂,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学生课堂参与率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表达宽容的活动,学会用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真挚的道歉等把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达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学以致用。

主题式案例的使用比起传统的课堂上使用零散的案例来说,更能使整堂课的知识完整而有序,并将书上零散的知识具体化、情境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求老师事先针对学生实际,注重生活行、时效性和科学性原则,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本框的教学设计选择的案例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精心编制。案例中问题的选择层层递进,有梯度,能激发学生思维。问题的呈现方式设问的角度多样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节课很好的实现了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在最后的活动环节还帮助学生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会让学生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吴江区松陵一中  杨菊芳)


0513-88766951

地址:江苏海安迎宾路8号A座

电话: 15371768851 / 17196328279

网址:www.gylcb.com

邮箱:gyltscb@163.com zhaoxichuanbo@126.com


出版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zzcbzj)

微信二维码(Fish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