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疏笔话花鼓
一首纯朴动人的乡情诗,一幅娟秀清雅的民俗画,一支悠扬悦耳的“穿心调”,一朵芬芳四溢的水乡花,这便是行将满载江海儿女的深情厚意,北上京华参加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的《海安花鼓》,也许缘为笔者学过《海安花鼓》,跳过《海安花鼓》,评过《海安花鼓》……每闻那撩人心弦的鼓点,每见那令人心醉的舞步,总会勾起情思悠悠……
1982:《海安花鼓》打响石城
石城南京,又名火炉之城,然初冬时节却也不无寒意,那是我到文化馆,第一次来到省城的大舞台,参加国家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到江苏选看民间舞的专场演出。是时我们带去的正是《海安花鼓》,笔者且亲身舞于其中。合着热烈欢快的“花鼓调”八男,八女各执手锣、锣板与花鼓、鼓棒边打边敲颖颖而上,随着音乐主旋律的变奏,男女舞者前后穿梭。时而蹲,时而立,花鼓声咚咚,镗锣声当当,眼中充满了喜悦,心里饱含着甜蜜。“红娘子”的出场,更将舞蹈推至高潮。那活泼诙谐的玩乐嬉戏,那热烈奔放的男女传情,既流畅叉和谐,既醇厚又甜美,地道的原始《角斜花鼓》的韵昧儿更添加了苏北里下河水乡人民质朴的风情,这是两个灵魂交融的咏叹,是挚情至意的自然流露。值此,音乐旋律层层推进,到了高音区,一个休止符突然收住,紧接着鼓声、锣声、歌声齐作,队形的快速变化,舞步的节奏加快,把八十年代的农村姑娘、小伙子热爱新生活的欢快情绪煊染到了极点。这乃是原本意义上的,稍作加工的《海安花鼓》。
1986:《花鼓情》情溢中南海
京城的盛夏.可谓烈日当空,热气腾腾,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南方的汉子来说.真有些烤得喘不过气。以《海安花鼓》为素材改编创作的《花鼓情》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之邀,随南通民间艺术团来到城演出,尔后,我们又被国家文化部安排至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献艺。新编的《花鼓情》吸收了《海安花鼓》表现生恬真切之长,摒弃了其形式过于规范之短.整个舞蹈没有轰闹喧然的气氛,也没有高难度的技巧。而是始终以连锦不断的颤悠悠的动律反复,给人以秀丽朴实的柔和之美。它没有苏南《渔兰花鼓》那样的轻盈,那番嗲的情趣,又没有苏北《徐州花鼓》那样的洒脱,那份刚的韧劲,它所表现的只是欢快悠雅质朴之美。大幕在清新活泼的“正月里是新春,水乡四处闹花灯
……”的歌声中徐徐而启,姑娘们一手执扇,一手执鼓边舞边唱,歌声中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舞步中饱古着生活的甜美。特别是舞蹈中段的男女双人舞.小河边,柳树下,一对恋人时而并肩窃窃私语,时而挥手击鼓传情。姑娘“出胯、播肩,两足微颤”的舞蹈动律,既含蓄,又抒情,既稳重,又妩媚。加上天幕上凌空而挂的一轮皓月及恬静而深远的夜色,颇富于田园诗般的意境,使每个观众在这别具一格的柔昧中顿觉心旷神怡,萌生出一种微妙的快感。
1996:《二胡与花鼓》舞惊吴门
冬月的古城苏州,细雨绵绵,寒意阵阵,座落在闹市区观前街上的开明尉院却是歌声、掌声此起彼伏,颇有几分春意。这里正在举行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县 ( 市 ) 区文艺调演,《海安花鼓》再度以真切的艺术情感,全新的表现形式,舞惊吴门:
一只超大的花鼓立于台侧,活泼可爱的小小二胡手稳坐于鼓上,背倚绽放的迎春花,随着右臂的抖动,那热情动人的二胡,平易中饱含着激情,明朗中稍藏着含蓄,像悠悠小船在水中荡漾,象袅袅炊烟在蓝天下飘忽,时而缓,时而抑,时而扬,合着功法的灵活变化,让你时时感到那强烈的春之节奏在拨打心弦,其旋律既保持了海安传统花鼓音乐的风格特色,又对其节奏进行了合乎时代的创造性再编,并在追踪捕促当代人向往春天,歌颂春天的心态特征上下了功夫,更令人为之振奋的还有那满台飞跃的,水灵灵的小小花鼓手,那欢快的鼓声,那独特的舞步与小小二胡手的娴熟演奏,相映成趣,配合默契,使每一个观众感受到编导在沸腾的生活中观察、体验、升华生活和对人生观作出时代解释的艺术功底。
如果说当年打响石城的《海安花鼓》展示的只是一乡一土之风情,而情溢中南海的《花鼓情》亦赋予流传于民间的表现形式以新的诠释,那么舞惊吴门的《二胡与花鼓》所追求的则是一种中国民间舞的全新的表现力。可以预测,行将北上京华参加五十周年大庆游园晚会的《海安花鼓》,定会令国人置于其乐融融之中而流连忘返。
1999《海安花鼓》动京城
十月的京城,秋意有些渐浓,而国庆之夜的天安门广场则成了欢乐的海洋。这里十万双手臂挥舞彩旗、花环编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图景,这是一个金树银花、流光溢彩、令人难忘的狂欢之夜。
应北京国庆 50 周年晚会导演组的邀请,《海安花鼓》驱车千里北上京华。正置身于《贺神州普天同庆》第一板块的鼓阵表演之中,由320 人组成的超长阵容 ( 海安、南通、北京三部分演员 ) 在名扬海内外的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和极富水乡地域风格的《海安花鼓调》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那轻盈小巧的舞姿、那抒情柔美的动律,时而似
“小桥流水”,时而似“春满秧田”,倾刻间一种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气息扑面而至,令每一个观者无不感受到春天里的中国,正欣欣向荣。如果说洒脱奔放的陕西《安塞腰鼓》鼓声酣畅、振人心弦,那么我们含蓄灵巧的《海安花鼓》鼓点欢快,则夺人耳目。正如现场主持人李瑞英所言“现在我们欣赏的江苏《海安花鼓》,远看似风摆扬柳,近看如出水芙蓉……”天安门城楼上,江总书记和着《拔根芦柴花》的舞蹈旋律点头微笑,家乡的民间歌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勾起了他的乡土情结。
隆重热烈的国庆联欢晚会,给予国人乃至世界的震撼是巨大的。其调动起每一个参与者的无限激情,至今仍难以平复。由此,海安又一次走出了江苏,海安又一起走向了全国。
2008《海安花鼓》敲响鸟巢
当《新华日报》、《现代快报》等各大纸质媒体,以套红大号标题在头版赫然亮出“《海安花鼓》将敲响鸟巢”的特快新闻之时,海安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人们欣喜自豪,那种抑制不住的激情,溢满了98 万海安人民一张张笑脸。
如果说,当年参加国庆 50 周年庆典是《海安花鼓》为海安扬名;那么,今天参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海安花鼓》则是为国扬威。一时间,在海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岗位,人们都在发出同一个声音“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就从那天起,召开新闻发布会、赴京参加总编导会、与执行编导沟通、选调演员培训、制作服装道具,从县委、
县政府到宣传文化部门,无论是领导还是专业人士,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忙开了。记不清“海安——北京”“北京——海安”多少次列车上日夜兼程,更难忘连排、彩排,鸟巢的那一个个不眠之夜。
那一刻,终于来到了,8 月 8 日下午 5 时50 分,当振奋人心的音乐响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揭去了神秘的面纱, 鸟巢的上空升腾起盛典前的神奇前奏,山西稷山《高台花鼓》的精湛技艺、江苏《海安花鼓》的柔美灵巧,安徽《花鼓灯》的热情奔放、甘肃《兰州太平鼓》的气势磅礴……中华民族鼓文化的博大震憾力,令现场的观众掌声、喝彩声一阵盖过一阵。
为了赋予传统意义上的《海安花鼓》更多时代色彩和现代艺术元素,奥运版的《海安花鼓》在动作编排、音乐创作、服装设计、道具制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和处理,其舞蹈阵容气势恢宏,演员服饰华丽典雅,舞蹈动作柔美大气,特别是加入了独角龙舞和荷花仙子舞的相互融合,新版的《海安花鼓》更是魅力四射,既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又使这一经典民间舞蹈更为厚重。正如现场的解说一样:“变奏后的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撩人心弦,新一代的青墩后裔苏北水乡女,踏浪而至,似一道道雨后彩虹,灿烂夺目,彪悍威猛的庄户舞龙人由天而降,刹时鼓舞龙腾,花鼓女似出水芙蓉,矫健中不失柔情,舞龙人如蛟龙跌海,英武中充满豪气,好一曲大地飞歌的时代乐章。
絮语回望侃苍龙
1986 年《龙凤呈样》北上京华
《苍龙舞》第一次进京是 1986 年仲夏,南通民间艺术团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之邀,首次北上,浩浩荡荡近一百号人搅得京城人民剧场热闹非凡。说实在的,所谓的民间艺术团,只不过是一支刚刚拢起来的“乌合之众”。歌手、舞者皆为市属各县的业余文艺骨干。也许正由于这拨人未曾经过专业部门的规范训练,凭籍着的只是土生土长的灵气和野性,一台集苏南苏北之风韵,融现代与传统之形式的民间歌舞在京城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艺术冲击波。新闻发布会、专家座谈会、文艺界知名人士专场、外国友人专场……
最难忘的要数中南海怀仁堂的那场演出,笔者时为开场节目《龙风呈祥)( 由海安的《苍龙舞》与《唱凤凰》揉合而成) 的领舞,观众厅紫红色的地毯,通道口神情严肃的侍卫,化妆室、休息室、舞台侧不时走动着手抓对讲机的便衣,加上市领导毫无笑意的演前动员,逼得我们所有的演员大气不敢喘一口。当热烈辉煌的音乐骤然响起,我高高举起手中足有二十来斤的龙头,时而随身而甩,时而抛向天空,“龙戏风”、“龙绞柱”从来没有的洒脱自如,从来没有过的激情快感,其时我已完全沉醉于龙之神威之中,只觉得每一举手投足,所表达的都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们的演出在“龙飞凤舞”的腾翻之中落下了帷幕。
化妆室,我满头大汗,直喘粗气,此行京城散场演出,哪一场都是《龙凤呈祥》开场,哪一场都是汗流浃背,唯今天之心情总是激动不已,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能登上京城舞台的“乡巴佬”来说,做梦也未曾想过我们的《苍龙舞》还能舞进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手抚着神采飞扬的龙道具,出发前在南通集训的那段难以忘却的景象又重现在我的眼前:濠河边那长长的舞蹈演员跑步队伍,排练场大伙儿徒手、带道具一遍又一遍的循环往复,舞台侧灯光师、音响师为了寻求最佳的效果而忙碌的身影,码头上送行的领导、家人语重心长、叮嘱再三,“要为家乡人争气,要为南通市争光……”。此时此刻,怀仁堂党和国家领导人热情洋滥的掌声,兴奋赞许的目光,应该是最好的明证,是的,我们的节目打响了京城。演出结束时,彭冲委员长健步走上舞台与我们一一握手,连声“演得好,谢谢大家。”并与我们合影留念。
夜深了,当我们驱车告别怀仁堂的时候,老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大巴上我们谈笑风生,仍沉醉在成功、激动的幸福之中,虽说是海安的《苍龙舞》第一次离乡北上,此后的《苍龙舞》却南下、东渡一发而不可收。
1988《苍龙舞》南下春城
春城昆明的九月,金风送爽,山茶花、斑色花、缅桂花……荡漾着诱人的馨香。
我是随海安苍龙舞队代表江苏省到昆明,参加由文化部社文司举办的“全国广场民间舞蹈会演”演出的。一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对自娱性的广场舞蹈更为青睐,还在我们到来之前,春城便出现了这几年前所未有的购票热潮,各场演出票券订购一空,《春城晚报》不得不呼吁“省内观众礼让外地来宾”。在昆明期间我们的“苍龙舞”与来自祖国南北的兄弟民族的精彩节目,在春城掀起了歌舞的狂涛,激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
记得江苏代表队被选为开幕式后的第一台节目。二十六日下午,云南省体育馆,作为开幕式节目的参赛队,我们的“苍龙舞”以其独特的苏北水乡风格和富丽堂皇的空间画面,强烈地吸引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伴着欢快的锣鼓时起时伏,人们如醉如痴,欣喜若狂,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云南省委副书记聂荣贵以及中国舞蹈界的权威贾作光、戴爰莲等在主席台上观看了我们的演出。会演办公室编发的第一份简报,称“江苏队的《苍龙舞》,满场群龙飞腾,气势磅礴,可谓是演出中奇异的一笔。”
二十七日上午,春城细雨霏霏,我们围坐在军区后勤部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里,你一言我一语总结首场演出的情况。
“笃笃笃”有人轻轻的敲门,原来是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王鸿同志冒雨专程到我们的驻地慰问,他首先询问了大家的身体情况,接着高度赞扬了我们的演出:“江苏来这么少的演员,花最少的钱,节目能引起这样的轰动,应该写进江苏舞蹈史。”王厅长热情的话语,使我们禁不住拍手叫好。这次参加会演的各省代表都是由省、市、县各级拨款专用的,而我们《苍龙舞》的经费是在县文化馆有偿服务收入中支出的。王厅长临行前,还与我们合影留念。
夜深了,下午、晚上连续两场演出,我们似乎疲劳了,男宿舍已经有人响起甜甜的呼声。突然一位不知名的江
苏籍战士敲开了我们的房门,他自我介绍是六合县人,在老山前线当兵,这次是驱车到某哨所拉炮的,当他们的卡车刚停进招待所,他即发现了黑板报上有江苏代表队今晚演出的通知,于是他脸没洗、饭没吃,就沿着楼梯,一直找到我们下榻的四楼,他坐在我的身边,抚摸着我们的道具“苍龙”,满面红光,激动的话语滔滔不绝:“能在这远离江苏的异乡遇上你们,我太高兴了。你们拿到名次没有 ?”我指着桌头柜上的“金孔雀”杯欣喜地告诉他我们捧回了优秀表演奖奖杯,他转过身拉着我的手:“你们为江苏人争了光,真谢谢你们!”我由衷地笑了。
1991《苍龙舞》东渡扶桑
1991 年早春,日本东京。
位于银座繁华街道的Takashimaya 店正在举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日本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会联合组办的
“第十回大中国展”。底楼大厅舞台金碧辉煌。紧锣密鼓声中,一条光彩耀目的“大苍龙”飞舞出场,时而腾跃,时而翻滚, 引出一条条小彩龙蜿蜒而至。群龙竞舞,似飞燕凌空,如鱼跃碧波。顷刻间,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艺术超出了语言,跨出了国界。这是我随中国民间艺术团出访日本的切肤感受:
2 月 1 日,我们在东京高岛屋演出。日本人对中国的民间艺术兴趣颇高,甚至有人连看几场,还跟着我们询问转场后的演出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人看戏文明程度也很高,我们每每演到精彩处,台下总是响起连绵不绝的掌声。
候场时,偶遇一位台南人,从她那婉如流水的国语中,我终于听出,她是那么的喜爱中国的民间艺术,她在日本开店,可以说是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当得悉我们的演出消息后,她则抑制不住兴奋之情,从大老远驱车赶来了,她没有去观众厅看,而是在我们演员的上场门默默地站着,她总是想跟我们聊上几句,交谈中得知她去过桂林、北京、杭州、上海,似乎对我们江苏一无所知,我以最简单而又富感情色彩的语言,如数家珍地列数了江苏的名胜古迹, 地方特产,她听得是那样的认真、仔细……音乐响了,我要上场了,她久久凝视着我手中的龙.真有点依依不舍。
2 月 4日,我们在横滨高岛屋演出。这个表演区设在底楼大厅一个喷泉前面,既有意境,亦有高度,遗憾的是台小了些,然而抛龙却可大显身手,这儿的观众显得特别热情,一阵阵掌声中还夹杂着一些生硬的“精彩、漂亮极了”的喝彩声。在国内经常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踏上日本的土地,我的感受则越来越深,语言彼此不通,民族艺术却把不同肤色的男女老少都连在了一起。音乐声中,舞与情是那样的融合,水乳难分,谢幕时,掌声让我们一次次返场,那欢欣的热情实在让大家自制不已,尽管满头大汗,直喘气,却没有疲倦之意。下午四点,我们在横滨街头闲逛,日本人真是绝了,哪怕是一件很不起眼、很小的生活日用品总是那样的讲究工艺,令你爱不释手。
横滨街头,夜特别的美,绚丽多彩的广告让人兴奋不已,我们傻里傻气地挤在一起拍照留影。
2 月 14 日,歧阜高岛屋,这个场地是我们从东京出发后遇到的第一个最到位的舞台,有深度,有高度,抛龙真带劲,掌声喝彩声随着我们龙的起伏一阵又一阵,只是表演区安排在四面通风的大厅,冷了些,不过上场时冷,下场时已是大汗淋漓了。
今天是除夕,日方为我们举行了宴会,我们七个人加上陕西的剪纸大师杨彩霞和两个翻译济济一堂,喝了好多好多酒,还尝了生鱼片,吞下去后,真有点恶心,我们在一起唱《北国之春》,女士们还为日本友人演唱了《洪湖水》,气氛是那样的融治又热烈。
原在家乡答应给电台发的新闻稿,拟好后,打了近两小时的国际电话,对方总是无人接。打通传达室,她无法记录。回到宿舍,高良小姐 ( 翻译 ) 又送了每人一盒又大又漂亮的水果,这是高岛屋担心我们想家特地为我们准备的。我们挤在一起守岁,玩“跑得快”,谁输了就顶忱头,东京时间一点我们方才各自回房。
除夕夜,毫无睡意。
……
我们的《苍龙舞》在日本 lO 个城市巡回演出 55 场,历时 1 个月。在横滨,在大阪,在京都……热情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拉着演员签名、合影。观众把一束束鲜花送到后台。有一位日本长者连续两天,驱车数百里赶三个演出点,连看三场《苍龙舞》。我们把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给了日本人民,以中华民族优美的艺术风格和扎实纯朴的表演技巧,再次显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超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