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迫切需要理论与方法导引。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已经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但还不能说已经是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影响我国向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可以说,我国高等学校的后勤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及其研究的薄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作为一个长期在高校工作的教师和工作者,对我国高校管理现状和动向有所直接接触,对其中的优缺点也有一些认识,毫不夸张地说,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存在大量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体制、机制甚至制度导致的,有些是管理失误或缺乏科学管理直接造成的,甚至有些问题是管理者缺乏基本的后勤管理理论与方法盲目管理制造的。由于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治理,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整体管理质量的提高,甚至也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质发展和优化转型。事实上,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加以大力
度治理的时候。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截止到日前,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图书目录看,我国学者出版的有关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的著作有78本,这些图书各有特点,但很多图书大多是会议论文集、专题论述,出版时间比较早,最近五年出版的不多。从中国知网查阅的文献看,直接含有“高校后勤管理”题名的文献尽管有2000多篇,但没有一篇有关研究的博士论文,被引用超过10次的论文只有60余篇,发表5篇文章的作者仅1人,绝大多数作者只发表了1篇文章。由此,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从理论上也需要加大研究。
所以,该书的出版不仅正逢其时,而且无疑将对我国高校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该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深入讨论了高校后勤管理学
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例如,讨论了后勤管理及其相关概念,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进行厘清与解读;对高校后勤管理学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对高校后勤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体系、支撑理论、研究方法等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二是不仅密切关注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而且力求从理论与方法上实现提升。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紧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是高校后勤管理研究的必然。同时,简单介绍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不仅无益于理论研究的提炼,而且无益于对实际的后勤管理工作起到有效推进。因此,该书特别注重从理论与方法上思考高校后勤管理。三是该书初步建构起了作为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基本工具平台。该书不仅比较全面系统论述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充分吸收了以往诸多论述的优点,而且比较注重为高校后勤管理实践工作提供管理工具,例如制度、体系、信息化等,文字论述简洁明了、有助于应用,这就使得该书可以直接作为工具书应用于实践。总之,该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当然,高校后勤管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作,随着管理实际的变化,该书的论述随时间变化也许有不合时宜之处,但这并不影响该书的学术导引作用。
目 录
前言 / 1
第一章 后勤管理概论 / 1
第一节 后勤管理概念 / 1
第二节 后勤管理的内容与作用 / 16
第二章 高校后勤管理学概论 / 19
第一节 高校后勤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 19
第二节 高校后勤管理的支撑理论 / 25
第三节 高校后勤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 78
第三章 高校后勤管理总论 / 110
第一节 高校后勤管理基本理论 / 110
第二节 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 117
第三节 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 124
第四章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 / 131
第一节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方向———精细化 / 131
第二节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总论 / 138
第三节 高校物业管理改革的实现 / 147
第五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163
第一节 文化与校园文化 / 163
第二节 校园文化建设概论 / 171
第三节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 179
第四节 我国大学校园文化举例 / 192
第六章 高校后勤管理制度 / 212
第一节 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汇编 / 212
第二节 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改革 / 243
第七章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 250
第一节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 250
第二节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对策 / 254
第三节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 260
第四节 高校后勤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 / 268
第八章 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构建 / 275
第一节 高校住宅物业的管理 / 275
第二节 加强水电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 / 287
第九章 高校电子后勤建设 / 299
第一节 电子后勤概念 / 299
第二节 高校电子后勤管理的基本理论 / 311
第三节 高校电子后勤建设的发展对策 / 314
后记 / 335
第一章 后勤管理概论
第一节 后勤管理概念
一、什么是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是管理者动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手段,通过一系列特定的管理行为和领导活动,使全体成员努力工作,以达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
后勤管理是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管理的一般本质在后勤管理中的一种表现,由于后勤工作部门是为一个单位的职能活动提供物资保障的机构,它的任务是为职能活动服务的。因此,后勤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动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和协调后勤职工的活动,来创造一个远比每个个人活动力量总和要大的后勤保障力量,以便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后勤工作任务,进而保证单位职能工作的顺
利开展。后勤管理在一个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人们忽视的管理活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单位后勤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
由上述几个著名词典的释义可得出,英语中的logistics既指后勤、后勤管理,又可指后勤学。后勤代表了一系列后勤活动(如运输、仓储、服务、信息等),后勤管理则是对实际的一系列后勤活动的管理。由于后勤总是在有组织和管理的方式下进行,所以后勤与后勤管理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后勤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后勤或后勤管理的学科。因此可认为logistics是多义词。若国内物流界当初直接从美国引进“logistics”,直译为后勤、后勤管理、后勤学,可能不至于发生今天在物流概念的理解上造成歧义化现象了。但由于国内物流界最先接受了日本的“物流”概念,习惯将物流与logistics对应,并做了再定义,写入了中国国家标准。从此logistics这个单词也较少翻译成“后勤”,而翻译为“物流”(本文遵照国内的惯例,将logistics译成物流)。但国内关于物流的标准定义与英文logistlcs的意义却有差别。
二、后勤管理的相关概念
1.后勤与后勤工作
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联系联系。所谓的后勤工作,亦称总务工作。是为各单位职能活动正常进行而提供的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工作。
“后勤”一词最早是从军队的“后方勤务”演化而来的,指后方对前方的一切供应工作,如今已演化为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后勤”作为军事名词,指从物资、卫生、技术、运输等方面保障军队需要的勤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我国历代兵家对后勤工作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和评价。
现在“后勤”一词已有更为宽限的外延,后勤工作亦日益为人们高度重视。
后勤工作作为现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一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后勤工作的性质、内容都有不同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所赋予的含义也不断地变化、更新。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诸子百家对后勤工作有不少论述。但追溯后勤工作的渊源,还要从“后勤”一词的来源入手。“后勤”一词源出希腊文logistikos,意为“计算的科学”。19世纪30年代,拿破仑的政史官A.H.若米尼在总结征俄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最先使用
“后勤”概念,并以此作为军事术语。可见,后勤先出于军事上的用途。后勤工作最先是战争艺术中重要部分之一。1882年,美国海军历史学家A.T.马汉将这一术语解释为:通过国家经济动员,对武装力量提供保障。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乔治·赛勒斯·索普于1917年著的《理论后勤学———战争准备的科学》一书认为,后勤与战略、战术一起构成战争科学的3大分支,现代战争的准备和实施必须有相关的后勤保障。索普生动地描绘:“战略之于战争,犹如情节之于
戏剧,战术比之为演员扮演的角色;后勤则相当于舞台管理、置办道具及提供演出的种种维护工作”。
后勤作为一种军事活动,有它特定的后勤机构和后勤保障内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武器装备的进步,后勤机构和后勤任务量膨胀得像雪球一样急剧。主要表现在:①物资消耗数量增多,品种、结构发生极大变化,弹药、油料和工程器材代替粮草成为主要物资;②卫生保障随着医疗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逐步成为系列化的工作;③交通运输也成为将军队的一项专门勤
务。
我国近代后勤活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清末年间,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编练新军,开设了武备学堂。其中专设有辎重兵科。“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设参谋本部,下辖后勤参谋部,掌管后勤政策。各部队则分别设立后勤机构,如军需处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红军创始时就编有后勤机构。在几十年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后勤保障经验。建立了由总后勤部负责、各军种管理的各级后勤机构和设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勤保障系统、机制和方法,为新中国建立和保卫祖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机关、企事业后勤工作历经供给制管理阶段(1927—1955)、计划经济管理阶段(1956—1978)、改革开放阶段(1979—现在),1992年2月邓小平同志南行重要讲话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后勤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面临新的转变。后勤工作本身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都尚待更新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后勤工作要加快改革的步伐,逐步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后勤服务社会化。
从职能上看,后勤工作分为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指行政财务管理、房屋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环境秩序管理、后勤服务的规划、协调与监督管理等。后勤服务职能,是指为保障本单位工作和职工生活提供的各项劳务和技术服务的职能。主要有:服务中心(服务公司)及食堂、车队、医务室、服务班、技工班、电话班、浴室、理发室、小卖部、洗衣房、锅炉、茶炉房、幼儿园、疗养院、休养所、绿化副食品生产基地、礼堂、印刷厂、房屋修建队、宾馆招待所、后勤服务经济实体等。
从性质上看,后勤工作大致可划分为三种性质,即:后勤管理性工作、后勤服务性工作和后勤经营生产性工作。这三种性质的工作,各有自身的特点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后勤工作的复杂结构。由于后勤工作是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因此服务性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属性。
2.机关管理
机关管理是指对机关各项工作,采取种种措施加以管束和调理。它属于机关自身管理的具体工作,是完成行政机关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行政机关一般均设有机关事务管理的专门机构,如办公厅、办公室等。它们是行政机关管理的主体部门。
从广义上说,机关管理是“一切行政技术的活动,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的,有效率的,有技术的规划、管制、联系、协调和运用机关的组织、人员、设备、物财和经费,作适时、适地、适人、适事的处理,以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机关业务,达成机关的使命”。可见,广义的机关管理,实质上是行政机关的一切管理活动。狭义的机关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办公室事务的管理活动。
机关管理的内容:
①对办公环境的管理。为公务人员办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办公用房的规划、设计、分配;室内家具、机具和用品的布置,室内光线及墙壁颜色的调配;声音及噪声管制;室内空气清洁度、温度的控制,对周围环境的美化与整理等。
②后勤管理。通过对后勤机构和工作的一系列管理,为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提供服务。
③财务管理。通过合理使用行政经费,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包括经费的领拨、使用、管理、监督等。区分经费的使用范围,限制经费的使用数额,从而达到既办事又节约的目的。
④会议管理。通过确定、审批、准备、举行会议等过程,控制会议数量,提高会议质量。
⑤文书、档案管理。对公务文书及其档案进行管理,达到推行业务、服务工作的目的。
⑥工作制度与工作秩序的管理。对机关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系统分析,设置科学的办事程序制度,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⑦对机关成员的管理。通过提高成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协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使成员忠于职守,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机关管理的原则:
①效率原则。行政机关合理利用本部门的人才、物力、财力,以达到较好的行政效率。
②制度化原则。在行政机关管理的各个方面,制定出合理的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便于监督检查。
③精简原则。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办事机构和人员,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官僚主义。
④廉洁原则。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应廉洁奉公,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否则要绳之以法。
机关管理作用:
①机关管理提供基础性工作条件,保障行政管理各项职能活动的顺利进行。行政管理各项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基础性工作条件,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办公用品的购置、管理、发放,行政人员衣、食、住、行的合理安排等。离开了相应的秘书、财务、物资等项管理工作,行政领导人员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项活动也无法进行,更谈不上具体活动的开展。
②机关管理使行政领导者和一般行政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和节约时间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机关管理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把行政领导人员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合理安排和使用有限的时间资源,合理确定工作程序,集中精力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③机关管理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机关管理并不承担行政决策任务,但行政决策的整个过程都和机关管理密切相关,有效的机关管理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这是因为,在行政决策制订阶段,机关管理肩负着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行政信息,向行政领导人员提供建议和方案的职责;在行政决策实施阶段,机关管理肩负着及时反馈信息,协助行政领导人员对决策进行调整或追踪决策职责。机关管理提供和反馈信息的质量,提供建议和方案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④机关管理是加强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切实搞好廉政勤政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机关对行政权力的行使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在行政组织内部拥有相应的物财分配与处理权。有效的机关管理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发挥积极作用,促进行政权力在
既定轨道上高效运行,促进行政目标的实现,能够合理分配和运用物财资源,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机关处于特殊的枢纽地位,机关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群众性,直接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关系到政府社会形象的塑造。
3.办公管理
办公管理学也称为办公室管理,是指研究办公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以提高企业和组织办公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门学科。是一种与企业或组织的领导和决策关系密切的专门性管理活动。办公管理学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办公管理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①研究办公室职能。办公室是企业或组织的综合枢纽和核心,承担着秘书性工作和行政事务性工作两大职能。其中,秘书性工作分为文字秘书工作、机要秘书工作、文书整理工作、业务档案工作四种。其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为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工作提供直接性服务。行政事务性工作主要分为勤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和打字复印工作三种。它们相对比较琐碎与繁杂,为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工作提供勤杂性服务。
②研究办公管理的特点。了解办公管理的特点是搞好办公管理的前提。办公管理是企业或组织管理有机整体的二部分,但它又不同于其他部门的管理,具有综合性、辅助性、服务性等特点。首先,办公管理涉及企业或组织的各个方面,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所以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次,办公管理是间接为企业或组织的目标服务的,它的成效往往是通过整个企业或组织的效能发挥出来,在企业和组织中只起辅助性作用。最后,办公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直接为企业或组织的领导和职能部门服务,使其集中精力完成本职工作,因而又具有服务性的特点。
③研究办公管理的内容。办公管理的内容一般有会议管理、文书档案管理、信访管理、后勤管理四个方面。这四者是办公室职能的具体铺展,是办公管理特点的集中表现。它们在企业或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各自客体不相一致,因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彼此相异。